子线很多人在乎的是子线的大小问题,钓不同规格的鱼用的大小不一样。这个就连新手都是知道的,但是子线的长短问题却被一些人忽视掉了。在日常的作钓中子线的长短也是影响我们鱼获的一个因素之一。 至于子线长短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的,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,我个人定义50到65的为短子线,70到85的为中长,90到100的为长子线了。这里的数据以子线尺上的数据为依据。 子线长短的选择取决于作钓鱼情。而不是随便弄一条子线上去就开始作钓了。先来聊聊长度和灵敏度的关系。子线的长度越长,那么鱼吃饵到信号传递到浮漂出现动作的时间就会相对长一点,而且根据能量递减的定律,长子线会更多的消耗掉鱼吃饵后产生的对浮漂的动能。再加上我们浮漂的调钓稍微的不太好合理,或者使用的浮漂比较钝的话。一些吃口很轻的鱼,在吃饵的时候浮漂反应的动作会相当的小和无力。甚至有可能还会出现鱼吃饵,浮漂无动作的可能性。而短的子线却不一样,相对长子线来说,能量的消耗少一点。再加上信号传递的距离缩短了,自然在鱼吃饵的时候,浮漂反应的动作会要好上一点。因此我们在作钓一些吃口很轻的鱼的时候,选择短一点的子线信号会出相对好一点。 切线率,这里的切线率是指在同样的线上面,长子线与短子线的切线率不同。大家都知道钓线都有一定的延展性,而当延展度达到最高的时候就会切线。短子线的基数要比长子线的基数低。在同等线号的情况下,长子线的切线率要低于短子线。有的时候我们需要细线搏大鱼的时候,使用长一点的子线,成功率会高上不少。 简单的说说鱼情上面的子线长度选择。有的做钓环境会存在很多的小杂鱼。除了在浮漂调钓饵料味型上面动脑外,子线长短也是可以起到辅助作用。小杂鱼追饵是比较厉害的,有的时候浮漂还没有翻身就已经被拉着跑了。饵料在水中的摆幅动态效果,会很好的吸引鱼的注意力。减少子线长度,缩短饵料在水中的摆幅时间和距离,可以一定量的规避小鱼追饵。使其快速的穿过小鱼层到达水底。 飞铅打浮,在作钓鲫鱼的时候用的比较多,飞铅的作用其实就是延长了子线的长度,增加摆幅时间,减缓饵料小落的时间,使其饵料用更多的时间存现出一种动态效果,来刺激鱼抢食,因为饵料下落时间更为缓慢,鱼也能更好的追上鱼饵。这个时候用长一点的子线,可以更好的增加摆幅度。 黑坑作钓的话因为杆长一般都是被限制的。如果你能钓的比别人远,会有一定的优势存在。因此很多人选择使用流氓线作钓。但是有的地方流氓线也是被限制了。我们可以把子线放长一点来增加作钓的距离,至于这个长度多长就要看你的操作水平了。不过放的太长了就会形成信号减弱的情况。如果是生口鱼或者是吃口比较重的鱼还好,万一遇到那种吃口很轻的鱼,至于反而作钓效果不好。黑坑作钓我个人习惯选择75到80的子线。这样的长度,出口不会有太大的影响,即使吃口很轻也能较好的反应出来,就算遭遇大一点的鱼的话,也是有足够的强度完成细线搏大鱼的壮举。而且这样的线长在操作方面也不会形成因为线太长不好操鱼的情况,也不太会因为鱼挣扎子线缠住的情况。 至于钓一些大个体的青鱼、鲟鱼的话。子线还是长一点好,单边子线放到一米也不奇怪。这样大体型的鱼不太靠边,尽量的钓远一点。而且我们也需要子线的强度大一点,子线长切线率就低一点。 快鱼的时候到底是长一点好还是短一点好呢。既然形成了快鱼节奏,那说明鱼口自然很好。这种时候我们要求的是操作速度,如果是底钓的话,子线用短一点55到65,缩短鱼离水时间,子线短一点飞鱼的时候会相对来说快一点,操作起来方便很多。如果是打浮的话,那自然要把鱼饵的动态 效果考虑进去,70左右子线够用了,因为我们还可以通过推铅来改变子线的长途,所以子线的长度不用刻意的放的太长,以减少因子线太长造成不必要的失误。 综上所述:短子线灵敏度高,但是切线率也不低,水中摆幅时间少、摆幅距离短,动态效果诱鱼相对差一些。长子线作钓点远,灵敏度下降,延展性的范围大一些因此切线率低,水中动态诱鱼效果好一点。而超长的子线一般用于作钓大型鱼、巨物所使用。怎么去选择就看鱼情和作钓手法了。 再次强调一下这里的长度数据是子线尺上的数据。不是成品子线的长度,比如60的尺度做出来的子线长度应该是低于30的。
|